东营港“三三制”辅助通航水域运行一周年,船舶“各行其道”
东营港“三三制”辅助通航水域运行一周年,船舶“各行其道”
东营港“三三制”辅助通航水域运行一周年,船舶“各行其道”7月3日,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对东营港“三三”制辅助通航(tōngháng)水域运行一周年有关情况进行介绍(jièshào)。
据介绍,东营(dōngyíng)港(gǎng)作为山东省(shāndōngshěng)地区性重要港口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,是东营市发展临港产业的核心依托和海洋资源开发的服务基地,更是山东省原油运输的重要通道。其腹地(fùdì)覆盖四市42家大型炼化(liànhuà)企业(qǐyè),年(nián)液体化工品运输需求超2亿吨。同时,东营港还承担年1300万吨海上油田原油上岸任务,远期将达1800万吨。这种“炼化集群+能源基地”的独特区位,使其成为环渤海油品及液体化工品运输的特色枢纽。
另一方面,近年来,东营市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(chǎnyè)快速发展,港口建设日新月异,特别是自2023年东营港10万吨级航道(hángdào)及4个10万吨级泊位(bówèi)相继投入运行后,港区内形成5条航道交织,10万吨级原油船、万吨级成品油船、千吨级散货船、海上油田和风电(fēngdiàn)服务船等共用航道的态势(tàishì),日均进出港船舶达350余艘次。
此前,为保证安全,10万吨级船舶进出港期间航道施行单向通航,导致小型船舶通航时间(shíjiān)被压缩,大型船舶进出港效率受限,影响了海上油田生产(shēngchǎn)和(hé)腹地化工企业效益。
“为解决上述问题,提升东营(dōngyíng)港通航效率,2024年,我们会同东营市交通运输(jiāotōngyùnshū)局、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,突破传统思路,创新提出设立东营港‘三三制’辅助通航水域(shuǐyù)方案。”东营海事局副局长辛玉征介绍,东营港“三三制”辅助通航水域,即将(jíjiāng)东营港10万吨级航道纵向划分为三条(sāntiáo)航道,分别供三类船舶航行。
具体为10万吨级航道(hángdào)供(gōng)1000吨级以上(yǐshàng)船舶(chuánbó)及拖带使用(shǐyòng),航道宽357米、长(zhǎng)(zhǎng)15.3千米,在其两侧端部水域分别设置警戒区,供船舶会遇避让使用;紧邻10万吨级航道北侧边界线增设北辅助(fǔzhù)通航水域,供1000吨级以下小型船舶进港使用,宽100米、长8千米;紧邻10万吨级航道南侧边界线增设南辅助通航水域,供船舶出港使用,宽500米、长8千米。不同吨位和种类的船舶各行其道,避让有序。2024年7月1日,东营港 “三三制”辅助通航水域正式投入使用。
统计数据显示,辅助(fǔzhù)通航水域运行以来,东营(dōngyíng)港运输船舶平均(píngjūn)待泊时间由运行前的(de)40.6小时(xiǎoshí)缩短至运行后的19.5小时,10万吨级船舶到港直靠率(zhíkàolǜ)由12%提升至40%;海上油田工作船、风电(fēngdiàn)施工船等小型船舶日均最大流量由122艘增至208艘,东营港整体(zhěngtǐ)通航效率提升40%以上。2024年7月28日,10万吨级船舶“天琴座”轮靠泊东营港卸载原油9.98万吨,从起锚进港到作业完成用时44.27小时,码头作业用时36.17小时,创下我省沿海港口同类船舶作业效率新纪录。
“2024年10月31日,东营港10万吨级泊位实现‘一离(yīlí)三靠’,单日货物吞吐量30万吨,创(chuàng)码头建成以来单日靠泊艘次最高纪录。这背后最直接的(de)支撑就是我们解决了(le)航道问题。”辛玉征说,“三三制”辅助通航(tōngháng)水域的运行解决了小型船舶与(yǔ)大型船舶共用航道、不能同时进出港的问题,实现了船舶航行路线的物理分隔,优化了交通流(jiāotōngliú)组织,规范了通航秩序,显著降低了碰撞风险。运行一年(yīnián)来,已有5.1万艘次船舶通过“三三制”辅助通航水域安全进出港,运输货物2900万吨。除天气、备货、泊位冲突等原因外,船舶靠泊计划兑现率达(lǜdá)100%,为航运企业及东营港腹地炼化企业节省船舶滞期费用及物流成本超4亿元。(大众(dàzhòng)新闻记者 陶敬玉)
7月3日,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对东营港“三三”制辅助通航(tōngháng)水域运行一周年有关情况进行介绍(jièshào)。
据介绍,东营(dōngyíng)港(gǎng)作为山东省(shāndōngshěng)地区性重要港口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,是东营市发展临港产业的核心依托和海洋资源开发的服务基地,更是山东省原油运输的重要通道。其腹地(fùdì)覆盖四市42家大型炼化(liànhuà)企业(qǐyè),年(nián)液体化工品运输需求超2亿吨。同时,东营港还承担年1300万吨海上油田原油上岸任务,远期将达1800万吨。这种“炼化集群+能源基地”的独特区位,使其成为环渤海油品及液体化工品运输的特色枢纽。
另一方面,近年来,东营市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(chǎnyè)快速发展,港口建设日新月异,特别是自2023年东营港10万吨级航道(hángdào)及4个10万吨级泊位(bówèi)相继投入运行后,港区内形成5条航道交织,10万吨级原油船、万吨级成品油船、千吨级散货船、海上油田和风电(fēngdiàn)服务船等共用航道的态势(tàishì),日均进出港船舶达350余艘次。
此前,为保证安全,10万吨级船舶进出港期间航道施行单向通航,导致小型船舶通航时间(shíjiān)被压缩,大型船舶进出港效率受限,影响了海上油田生产(shēngchǎn)和(hé)腹地化工企业效益。
“为解决上述问题,提升东营(dōngyíng)港通航效率,2024年,我们会同东营市交通运输(jiāotōngyùnshū)局、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,突破传统思路,创新提出设立东营港‘三三制’辅助通航水域(shuǐyù)方案。”东营海事局副局长辛玉征介绍,东营港“三三制”辅助通航水域,即将(jíjiāng)东营港10万吨级航道纵向划分为三条(sāntiáo)航道,分别供三类船舶航行。
具体为10万吨级航道(hángdào)供(gōng)1000吨级以上(yǐshàng)船舶(chuánbó)及拖带使用(shǐyòng),航道宽357米、长(zhǎng)(zhǎng)15.3千米,在其两侧端部水域分别设置警戒区,供船舶会遇避让使用;紧邻10万吨级航道北侧边界线增设北辅助(fǔzhù)通航水域,供1000吨级以下小型船舶进港使用,宽100米、长8千米;紧邻10万吨级航道南侧边界线增设南辅助通航水域,供船舶出港使用,宽500米、长8千米。不同吨位和种类的船舶各行其道,避让有序。2024年7月1日,东营港 “三三制”辅助通航水域正式投入使用。
统计数据显示,辅助(fǔzhù)通航水域运行以来,东营(dōngyíng)港运输船舶平均(píngjūn)待泊时间由运行前的(de)40.6小时(xiǎoshí)缩短至运行后的19.5小时,10万吨级船舶到港直靠率(zhíkàolǜ)由12%提升至40%;海上油田工作船、风电(fēngdiàn)施工船等小型船舶日均最大流量由122艘增至208艘,东营港整体(zhěngtǐ)通航效率提升40%以上。2024年7月28日,10万吨级船舶“天琴座”轮靠泊东营港卸载原油9.98万吨,从起锚进港到作业完成用时44.27小时,码头作业用时36.17小时,创下我省沿海港口同类船舶作业效率新纪录。
“2024年10月31日,东营港10万吨级泊位实现‘一离(yīlí)三靠’,单日货物吞吐量30万吨,创(chuàng)码头建成以来单日靠泊艘次最高纪录。这背后最直接的(de)支撑就是我们解决了(le)航道问题。”辛玉征说,“三三制”辅助通航(tōngháng)水域的运行解决了小型船舶与(yǔ)大型船舶共用航道、不能同时进出港的问题,实现了船舶航行路线的物理分隔,优化了交通流(jiāotōngliú)组织,规范了通航秩序,显著降低了碰撞风险。运行一年(yīnián)来,已有5.1万艘次船舶通过“三三制”辅助通航水域安全进出港,运输货物2900万吨。除天气、备货、泊位冲突等原因外,船舶靠泊计划兑现率达(lǜdá)100%,为航运企业及东营港腹地炼化企业节省船舶滞期费用及物流成本超4亿元。(大众(dàzhòng)新闻记者 陶敬玉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